行业新闻

首页 - 公司新闻 - 行业新闻
城市雕塑重要性

拿我熟悉和感兴趣的艺术家与我自己的作品作比较,因为我是中国特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个雕塑家,所以我会拿中国与外国来做出一个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去感受我们在未来城市建设与公共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其他的一些国家、政府、机构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找到问题的所在。另外,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是不同的,艺术家的审美情趣与表达意愿也会有所差异与差距。



我本来是要作为一个解释去诠释什么是公共艺术,存在于公共空间的艺术品是否能称之为公共艺术,我做了一个提纲和找了一些图片为大家展示。

城市公共艺术与雕塑:

1、城市公共艺术与雕塑之间的区别;

2、雕塑在城市公共的空间作用。

当代艺术与城市空间的构建:

1、当代城市空间与公共艺术的再定;

1.2公共艺术与社会的开放性。

公共艺术显示中存在的问题:

1.1“废旧”资源的再生与利用;

1.2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心。

这是最早我想谈的一个公共艺术概念性的话题,之后我发现这样照本宣科谈这个话题对你们来说一定很枯燥,包括对我们未来所参与的工作中没有任何的指导作用,这只是他人的经验和理论。

作为一个当代的雕塑家,在深圳十几年的实践过程中,与国外的一些雕塑家的艺术创作做一些横向的比较。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在未来的实际操作中会发现很多的问题与创造的思想、理念上的差距,我们在这样的差距中会反思到我们在公共艺术建设中会做什么样的工作,对未来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包括艺术家创造的思想的提高都有建设性的意见。

我找了6位艺术家,都是国外的艺术家与我的作品之间进行一下比较。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6位艺术家的作品。

第一位是Andy Goldsworthy,是一位英国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取材于自然界,他对材料没有进行任何人工化的装饰,将空间里面的雕塑融入自然界中,他的作品更关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够尊重于自然的力量,不去改变、破坏它。

完全是从自然的空间里寻找创造的材料,然后经过艺术家的组合,创造出来的。

Andy是非常尊重环境的原生态,他甚至将叶子、树叶、冰块融入到创作的过程中。
这个是用泥巴直接放在墙上,通过自然的风干,创造出来的。


Andy Goldsworthy


用露天的叶子组合出来,稍加控制之后,随着自然的变化之后,艺术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雕塑中,景观空间的雕塑,材质的应用不是唯一的,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将自然界的一些树枝进行组合之后,也能够表达人们对自然的关注与关爱。

像这种完全是对自然的发现,稍微改变与自然空间的关系,通过色彩与形体。

这个雕塑作品是艺术家在溪流边找出一些冰块,直接组合之后,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使这些东西融化掉。
“材料取之与自然、用于自然。”



另外一个艺术家,Anish  Kapoor与刚才Andy的风格截然不同。

与刚刚的Andy相比,他是完全借助于现代化的材料,对材质进行改变与挖掘。

将材质本身的特制淋漓尽致地发掘出来,使作品形体在公共空间具有有话语权的,使之很协调的融入公共空间当中。

Anish  Kapoor是一位印度籍的艺术家,他在自己的创作中,将东方的思想与西方的文化交融在一块,对于材质的挖掘与景观的交融他做了很大方面的探讨。
周围城市的景观是用主观与主体的介入,变成城市空间里面很具有代表性,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形式。


Anish Kapoor 


这是一面镜子,将对面的街景融入到镜子中。

这是一个室内的艺术创造,一个有趣的地漏的形式。

这个作品很具有争议性,完成将雕塑作为空间的审美情趣推到另外一个角度,这是由软质材料组成,并且具有一定的气味,将材料堆积在一块,用一个铺设的轨道直接冲到美术馆里面,这样强烈的表达,可以看到艺术不但在审美上具有一定的要求,更主要的还是艺术家的观念。这种观念是未来需要表达艺术家真正要告诉观众的东西,每个观众看到这些作品之后的感受也会不同。这是将材料直接打到墙面上。

第三位是Tom  Otterness也是一位美国的雕塑家。他是一位写实主义的雕塑家。材质运用非常传统的材质,将动物拟人化,温和、亲切,也非常有趣味。借助于公共空间与石头的结合,形成一种可爱、亲切的感觉。与之前一位艺术家的观念产生了很强烈的对比。

Tom Otterness





这是第四位,Peter  Randall—Page这位作家获得过一个针对于公共空间雕塑营造的一个奖,这个奖是“马师奖”。为什么要推荐这个艺术家,这个奖是作用雕塑空间的一个专业的奖,在国际上非常的著名。而我们在城市营造过程中,除了美术学院或美协或是政府部门办法的奖励之外,在学术上根本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持于这方面工作的奖项。这制约了我们在公共空间创作中的局限性。

Peter Randall-Page 



这是一位西班牙的雕塑家Jaume  Plensa也是在2009年获得“马师奖”的一位艺术家。与我们传统中的实体雕塑产生强烈的对比。
这个作品体现了雕塑的重量感。


Jaume Plensa 



公共空间里,雕塑在营建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多元化。多元化不但是以雕塑的形式出现,像涂鸦也可以成为公共空间里面的营造。
这是希腊的一位涂鸦艺术家,亚里桑德罗(音)



这位是我要推荐,德国的Simone  Decker,她在国际上影响非常大,她的很多作品完全的借助于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借助于空间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刻的探讨,这是她用口香糖的材料借助于空间环境当中,去陈述材质对社会当中的影响。


Simone Decker 

这是她的另一种材料,做成的一个发光体的桥体。在夜晚它会出现一种警示性。

这是一个巷子,将生活中家庭用的帘子与城市空间的地面结合在一块,将帘子里面的画面融入城市建筑里。这是借助于城市空间里的一个小街。


为什么要把我推荐的艺术家作品放出来给大家看,实际上是要说一个问题,西方社会在更早以前就有了公共艺术概念,从60年代到现在已经有了50多年的发展。中国开始讲公共艺术,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近二三十年才开始有些概念,才开始营建我们的城市、广场、公共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中国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对公共空间实施、和约束有更多的质的变化。
比如说凤凰城这样的公共艺术机构是在存在于一个开放、自由的社会背景下。而作为中国这样一个特有的政治面貌,人们对于公共空间营造更有选择的局限性,这就是一个国家权利的象征,国家政治态度鲜明行政干预极强的体制下。在公共空间选择艺术家,或通过艺术家所完成的作品,具有它的局限性。而凤凰城,他们有百分比计划,甚至投资十几个亿,这在我们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状态,是不太可能建立这样一种有效的机制。因为实施这个空间公共艺术,实施这个楼盘里面所谓的建筑空间,主体话语权是投资方,或在政府的行政意向很鲜明的情况下实施。

这里面产生了我们在艺术创作中与艺术多元化的对抗性,如何在这种对抗性中使艺术家能够找出自己表达的语言。

这个雕塑是为了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与深圳市创建30周年,在深圳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共绿地上的创作方案。这个雕塑在设计的时候,政治的取向性是第一位,就使雕塑失去了本身艺术的自由表达的可能性。这个雕塑还没有实施,在设计的过程中,它鲜明的更迎合了政治的需求,而政治的需求表达了一种政治的愿望,弱化了空间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市民广场里面的一个巨大的雕塑,应该解决与市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中存在一些问题。作为一个设计师,我力图于能够在政治与艺术之间,在公共权益与艺术家表达艺术作品之间,找到更多的突破口和平衡点。

先要完成政治上的诉求,再解决空间性问题,这个雕塑中1979里面,为了能够将公众的意识融入起来,会有一个公众开放的展示空间,人们可以进到里面的建筑物中。

艺术家在雕塑创造时间的持续性要延续起来,这个雕塑用了100块巨大的石头,组合起来,每一年都刻录了深圳改革开放30年的业绩,每一年将深圳发展的历程镌刻在石头上,用一些硬盘刻进去,百年之后再打开,回顾深圳百年的历史。这些所有的想法,创造的依据重要的核心是只围绕了政治的需求所表达出来的。

我们为什么做出一些对比,是让我们明白在这样的国家环境中,每个设计师或一些学子所面临的选择是要融入于这样的国家背景中,公共空间艺术政治倾向性和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所面对的国家市场所采取的态度就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变化。

李方悦:这样的想法是来源于你,还是来自于政治的意见。

吕军:公共空间最早的兴起,最初是自由的,比如说希腊广场,是一个平等、自由、共同探讨人们相遇的广场,公共艺术品介入之后,某一个时期开始变成了权利的象征,核心点放在政治上。

我们的公共空间才开始兴起,才开始关注“以人为本”的理念。参与公共空间的雕塑家、艺术家更自然地跟空间结合在一起的空间,开始逐渐寻找各自的意义。在中国,我接触了很多项目,政府项目,包括一些地产项目,我们在说到公共空间的营造,包括人文景观营造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你的想法与行为是两头的,甚至是不自觉地被他们异化掉的。

一开始很多的东西在艺术创作中会是自然、平等、开放的,到最后会变成,不自由、不平等、不开放的。当做完所有的事情之后,你只是觉得只是做完一件事情,而不是表达艺术家真正的思考与关爱。

另外跟大家看一个项目,江西井冈山,这个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发祥地。在接触这个项目中,有非常多的一些感受。图像中有一个“中共井冈山市委委员会”的信笺,在创作的过程中,政府部门给了你一个很明确的思想的要求,比如说“和谐大气、革命传统、丰富”给了很多方面的一些制约,在这个制约的情况下去完成雕塑的创作。

这是经过了很多轮约束下之后形成的艺术方案。雕塑家在这个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无非将此要求雕塑化,解决在雕塑造型范畴内的体量横线竖条的处理。

这个雕塑放在井冈山很重要的红旗广场的中间。最开始我的思路是一个综合的广场。大家可以看这张照片是政府各大部门在认定这个东西的重要性的时候,做了一个现场的会议。

井冈山雕塑在创作过程中,一开始我是想将广场与景点旅游的结合。是以静态与动态的结合。原设计中是一个综合体,除了硬制的雕塑之外,还有一个动态的组织,是1927年原来的士兵,把他们组合在一块。将一个1927年的时代与当代的时代交融在一块。表现1927年工农红军战士的生活常态,比如说是巡视、巡逻、讲演,与旅游的人交织在一块,这个方案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的先进性或建设性。但政府只选择一个实体雕塑实施。

这是施工的过程,作为雕塑家来说,在施工过程中学到了更多的经验,雕塑过程不仅是一个实施的过程还是一个非常艰巨、复杂的建造过程。又要通过许多不同行业人,比如说结构工程师、土建工程师各方面的配合才能够完成。

  这个是与奥雅合作做的一个项目,它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化,因为这个是比较自由的空间。这是深圳欧洲城最初的一个想法,通过一些线条的组合将空间中比较琐碎的界面联系在一块。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家私生活的购买空间,将购买空间中一些造型融入到线条当中。虽然这个项目没有实施,但现场分析中我们有一定的想法。这个空间在我们的设计中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是:公共空间不应该只是一个单纯的实体,它可以存在很多艺术种类,比如装置,而且是存在于空间里面,能够被使用的一个装置物,在装置物和雕塑结合下,能够感受到一种特有的语境,来表示环境的特质。

雕塑的题目是《生活态度》,这个雕塑与刚才我们看到的1979与井冈红旗有了另外的一种思考与想法。我们在生活中的东西对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巨大的椅子与我们生活中的电视机、音乐或一些用品联系在一块,底部是人们可以坐、可以交流的空间,雕塑在这里面不但能够反映出艺术家对这一主题的关注,而且能够营造出一种雕塑为中心能够产生交流的空间。

这是关注于当代生活的话题,软性饮料在我们生活中,是喜闻乐见的,大家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但是对它深刻的关注却没有提高到一个新的角度。实际上软性饮料对人身体的伤害长期引用是非常严重的,它会使小孩的骨质变软、使小孩的身体变胖。置身到这个空间环境里面,这个雕塑所具有的意义就更加广泛。

《物质生活》,这是个关注于我们当下生活状态的创作,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现实中房价一天比一天高,我们被物质所干扰的东西是非常多,他们一直在影响我们对社会生活的判断比如说汽车、食物、房屋,这些东西已经改变了我们对自身价值的追求。

《人云亦云—无名的天空》这个创作艺术形式比较写实,但所表达的意愿是有一定当代性的。《人云亦云》失去了我们认识世界与感受认识世界的能力。

《含情脉脉》,这种雕塑的语言形式完全是对材质形体的追求,表达人们美好的审美情趣。

这是我个人的“BABY计划”。用于室内空间里的一些案例。关注于新生、关注于未来的状态。

这是一个我正在实施与策划的有强调当代意识的一个“BABY计划”,这个计划区别于我们刚才看到所有项目的探讨,这个计划所说的是当代生活对于儿童真正的影响,丰富的物质生活及其物质化的进程、环境污染对于儿童的影响。这个计划在操作中我更关注于整个系统所带来的社会反映,及这个系统所带来的探讨。准备做一百件,放置于公共空间里面,雕塑的形式与制作采用艺术家与深圳的儿童共同去做,里面需要儿童去画对于环境的一些话题。作品完成之后,再考虑到作品捐赠于儿童基金会,用这些钱再关注于对社会现象、环保方面的投入。然后将这些作品,由深圳出发,走到全国一些其他污染的城市里面,在这些城市巡展之后,代表着中国所面对环境的问题,再到世界的一些国家。我们这个计划已经在逐渐实施与完成中。

今天所谈的两种话题是:一是西方艺术家的艺术创造,另外一个是当代语境下中国艺术家在他所处的社会中的创作。在学习、借鉴中,我们在推进了城市公共空间包括艺术创作的进程。
中国深圳的城市空间的营建,有待于我们当下这些建筑师、景观设计师、艺术家努力,这样一步一步地改造才能够走到世界的前列。

李方悦:我们时间已经晚了半个小时,但我还是不忍心打断,因为我看到这样的一个PPT是非常有感触的,吕老师今天的讲题,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一些漂亮的艺术作品,以及我们城市中似乎比较优秀的艺术作品,而且提出了一些问题。为什么似乎中国没有公共艺术,为什么我们总在说什么是公共艺术,为什么我们没有公共艺术?这并不是我们没有艺术家,我们这样一个有历史悠久的国家,有这么多的人口,我们应该有很多的艺术家,我们技术方面不欠缺,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非常高兴吕老师能用一种非常温和、客观的态度提出问题,并且向我们展示了作为优秀的艺术家生存的困境和他们面临的困惑。

就我个人来讲,我更加喜爱一些,吕老师所做的Baby系列,他个人自由创作的作品,并不是命题作文的作品。我比较伤心看到吕老师创作井冈山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我们艺术家的摧残,我比较痛心去看到。它既是可笑的又是令人悲哀的。
吕老师的结论很好,可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不是我们要达到西方一种自由表达的方式、创意的空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实现的,也不是我们引入西方的公共艺术项目就能够实现的。它与我们背后的政治体制、文化体制都有非常深刻的关系。在此我们就不去做更深的延展和阐述,我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透过表象,以比较真实和客观的和负责任的态度,来去看待这个问题,提出这样的问题。
其实,这也是我们非常希望借助公共艺术的主题所提出来的。深圳面临这样一个困境,深圳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深圳现在已经没有核心竞争力了,原来是特区,有一些优惠的政策、税收的政策,人家是30%,我们是15%,所以我们都来了,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但现在都差不多了,这些优势没有了,所以深圳靠什么立足,靠什么与上海竞争。我觉得竞争是很难的,这是深圳一个很大的生存危机,所以深圳找了个突破口说我们要做“设计之都”。这个突破口很好。但如何去做,有机会大家可以到墨尔本去看一下,你会看到什么样是真正的“设计之都”。这也不是我们深圳的设计师比墨尔本少,而是缺少一种自由的精神,文化中自由的精神是不在的,不敢大胆地去尝试。我听到吕老师的困境,其实作为设计师都是差不多的,不是政府的命题作文就是发展商的命题作文,有的时候我们是无奈的。

作为设计师与艺术家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实验艺术家,一种改革实践艺术家,我们奥雅还是属于实践设计师。你是想做事,也不是说我自己做自己的艺术,吕老师也是想做点事,他的作品可以建在一个公共空间中,一定要通过其他的途径去销售。

但如果做实践就必须与现实打交道,很多时候空间是有限的,非常局限。这是一个非常无奈的困境。当我看到井冈山围了一个圈不让市民接近,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中国的例子。比如说我们做芜湖商务文化中心公园,看起来是非常漂亮、风光的项目,但大家不知道这个过程的艰辛与辛苦。他们的主任告诉我说,我要一个大广场,我不要闲杂人员进入我的广场。我就问他什么是闲杂人员,市民算不算闲杂人员。它不是叫市民广场吗?我希望很多的市民都到这来,我希望提供坐的空间、提供树荫。他说不要,他们都算闲杂人员。因为它后面是一个是政府,看到这样的广场是非常的有气势。

所以说,并不是我们的设计师水平不够,这是一个无奈的例子,为什么我们的广场没有树,没有座椅,不是我们没有想到,而是政府不需要人民出现在那。如果出现会使广场变得不尊严、不恢弘。

中国没有公共艺术和中国没有真正的文学是一个原因。大家说中国有真正的文学吗?没有的,想一想,我们今天留一个问题让大家想一想。

 

收缩
  • 电话咨询

  • 13908632971
  • 手机网站